校庆新闻

校庆新闻

网站首页 >> 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简介

发布日期:2022-09-24    作者:史瑞祥     来源:教务处    点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与成果简介

一、概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和装备发展为需要,核心关注在机械工程与控制工程学科范畴内面向复杂机电系统和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业系统及装备和通用机电产品等领域相关的项目开发与设计、制造技术与工艺、系统控制与测试、生产应用与管理、产品评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于2004年,为学校首批面向本科层次招生的专业之一。2010年,专业入选学校首批重点支持和培育的优势及特色专业。2011年,专业入选甘肃省特色专业。2017年,专业获批为应用技术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21年,专业成功获批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1.深化专业综合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始终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凝练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育方向。对专业具有一定产学研优势的产业面向进行梳理,重点打造面向自动化制造系统、桁架机器人、通用机电装备、关节机器人单元、工业模具、汽车制造等产业群,与行业主要核心企业建立实质性的校企协同学生就业与实践基地,产教融合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现学校和企业在面向产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双师型师资、应用技术和培养平台的互通与融合,为学生面向产业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始终遵循产教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改革专业体系的思路。保障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形成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关联进行,学期课程后期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安排学生进入专业相关产业进行就业实习,校企通过联动机制保障学生系统性的专业岗位基础训练和成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长始终沿着以平衡理论知识系统和能力需求训练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的道路。在学科基础层次的课程改革方面,强化“工程表达与设计、制造基础、程序与控制基础”三条课程主线体系,引入技能证书认证模式,将应用类课程的考核模式与技能资格认证挂钩,提升学生学科基础能力的积累。在专业层次的课程改革方面,引入机械设计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课程体系,将其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合,逐渐形成与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拓展始终秉承全面提供发展平台,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产业发展视野的超前理念。联合产业相关企业设立CAD综合技能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校内基础性学生大面积参与的竞赛平台和专业性竞赛机制,利用创新创业学院建立的先进制造等科技创新工作室,师生以赛代练,以参赛培育兴趣,以竞争促进学习。形成企业和教师面向专业大群体引导和指导学生技术应用和思维创新的局面,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和产业发展视野的培育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建设面向课程及科研的团队和“双师型”队伍是专业建设矢志不渝的追求。针对课程及科研:学科基础团队主要面向学生科创竞赛服务和基础科研能力培育,专业方向团队主要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和产业应用转化能力。每个团队在带头人和核心骨干培养方面、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和成果应用层面均得到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建设:深度挖掘企业资源平台,确保教师团队或每位教师每年不小于两次、两周的企业现场学习和学术交流,培养教师基本工程素养,掌握行业发展的前瞻性。

3.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督查与优化机制。在教学资料检查与评比、阶段性教学综合检查、日常教学交流与反馈等各相关环节,每级组织单位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清晰的思路,顺畅的反馈途径。

教学过程执行与反馈体系。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反馈施行周报制度,即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各方面督查情况及各方面交流情况均以数据和表格形式以周为期按照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及服务体系纵向反馈,横向交互,在确保数据和信息共享的同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益的建议也得到及时的更正和应用。

教学资源及资料服务体系。建立了“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教材教参、课程学习指南、教学日志、网络服务资源和辅导答疑”等系统的教学资料体系和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这既是督查的标准,更是服务学生的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专业相关课程的不及格率连年下降,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及实践课程应用能力明显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性、教学管理系统性及综合业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竞赛、教研等方面成果颇丰;教师在近三年间共完成包括省级、厅局级科研教研项目、企业横向技术课题3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比赛奖50余项等。

师资团队的教科研能力稳步提升,有效保障了了专业整体教育教学及办学水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成果统计(部分)

序号

成果类型

成果名称

1

专业建设

甘肃省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课程与教材

甘肃省一流课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3

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

甘肃省示范教学中心——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

智能制造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5

专业建设

甘肃省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

教学成果奖

数字化设计制造模式下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7

教学成果奖

基于PBL模式AutoCAD教学探索与实践

8

教学成果奖

基于翻转课堂的机械设计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

9

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

智能制造与机电系统工程师资培训与提升

10

课程与教材

工程基础训练教程

11

课程与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

12

课程与教材

数控技术及应用

13

课程与教材

AutoCAD机械制图基础

14

课程与教材

机械工程导论

15

课程与教材

机械工程图学

16

教学改革项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17

科研项目

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结构性能计算及优化设计研究

18

创新创业

旋转横移式停车场

19

创新创业

基于arduino技术UM2结构3D打印机设计实践

20

创新项目

创新驱动 专创融合机械专业实践体系探索与改革

21

科学技术奖

SRH系列轻量型桁架机器人手腕模组单元的研发

22

科学技术奖

新能源勘探开发用智能射孔工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23

科学技术奖

复杂应力下机械设备关键零部件疲劳损伤机理及寿命预测研究

24

创新项目

新型风电机组合成增速箱的设计与研究

25

创新项目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智能工艺规划系统的研究

26

创新项目

基于Aduino开源系统的增材加工装置研究

27

创新项目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增材自动化制造研究

28

科研项目

磨煤机节能改造

29

竞赛获奖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

30

竞赛获奖

机械类建模

31

科研项目

数控车床斜床身结构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32

学生科创

跳舞机器人

33

学生科创

基于机器视觉与图形处理技术的智能魔方机器人

34

学生科创

家庭智能办公机器人

 





三、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1.立足应用型层次,以精准就业为导向,凝练专业面向产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与我校的就业单位或企业精准对接,高度契合产业需求,在巩固和拓展既有优势产业和企业群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契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培育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规划;另外,面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专业,逐步培育专业的技术服务人才。

2.以OBE教育理念深度改革与建设课程培养体系

OBE是我校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也是我校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步以OBE理念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讨论中要系统考虑如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第二步,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培养体系的重新修订。

3.资源共享、校企协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的建设上,一方面是增加数量,另一方面是提升质量。未来努力的方向主要有:提升师资的教学能力。开展老教师带新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带头示范,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研、科研和听课检查等一系列的督促活动。通过这些日常教学管理,稳步提升教师的素质。另外,加强与兄弟院校资源共享,利用职教园区大学城的优势,联系不同学校进行师资交流,互相担任客座教授。

4.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

首先,遴选和建立企业专家资源库,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保障教学的校外资源,相当于扩充了师资队伍。其次,促进教师团队与企业生产及技术团队的有效交流,促进校企面向学生服务资源和平台的融合。一方面,在强化学生对通识基础积累和创新素养培育的同时,突出支撑专业基础能力的课程脉络梳理和内容衔接优化。另一方面,梳理专业层次课程的内容设置及能力培养契合产业发展趋势、突出特色产业服务。最后,在校内环节,保障实践教学在专业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和资源倾斜,保障师生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历练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