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新闻

校庆新闻

网站首页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简介

发布日期:2022-09-24    作者:史瑞祥     来源:教务处    点击:

《微观经济学》一流课程建设与成果简介

一、概况

2022年7月,经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该课程目前建设情况如下:

(一)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实证描述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现象,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冯煜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历

研究生

出生年月

198401

行政职务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学位

硕士

研究方向和近3年主讲的本科课程

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近三年主讲的本科课程

(1)微观经济学,学科基础课,4学时/周;

(2)宏观经济学,学科基础课,4学时/周;

(3)商品学,专业课,4学时/周;

(4)金融学,专业课,4学时/周;

(5)市场营销毕业论文指导,10周;

(6)统计软件实习,2周;

(7)ERP沙盘模拟实训,2周。

二、课程描述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的“经济学”教学始于2005年,至今已有近17年历史。在此期间,该课程的教学层次不断提升,教学规模逐年扩大,课程地位不断加强。与此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该课程在我校经管类及工程管理、英语专业都有开设,授课规模已达到每年近千余名学生。

从课程地位上看,该课程开设初期,学时数少,基础地位不强,随着我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该课程已经成为我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与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历经17年的发展,该课程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教研教改成果,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亦不断得到改善。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选用优质、规划教材,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在授课中突出本课程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尽力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继续深造相联系、经典理论与当代问题相联系。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侧重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时介绍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

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中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为研究对象,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核心问题,说明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同个体经济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帮助人们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的合理利用。该课程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我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该课程的作用至为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经济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其中的一些经济原理对于学生今后的经济实践将会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课程围绕我校的办学方针,以“传授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课程目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1章 导论

主要了解经济学发展历程;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主要理解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供给弹性、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理解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的特例、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需求价格弹性;掌握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与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决定、弹性的应用。10学时

第3章 消费者选择

主要了解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概念、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理解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特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0学时

第4章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主要了解生产函数、成本概念;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的关系、生产扩展线和规模经济;掌握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及等成本线特征、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和利润最大化原则。14学时

第5章 厂商均衡理论

主要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定义;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垄断市场形成原因、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企业、完全垄断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寡头市场的常见模型、掌握不同市场类型的经济效率评价与比较。8学时

第6章 分配理论

主要了解要素市场的特征、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利息理论、利润理论;理解掌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4学时

(三)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与建设

长期以来,课程组十分重视 《微观经济学》教村的选用和教辅材料的编写与更新。课程组采用教材为《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写的《西方经济学 上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批判性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和经济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贯穿教材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效防止西方新自由主义渗透。教材中无不妥内容,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正确。

在教辅材料方面,课程组教学骨干编写了《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以及《西方经济学案例集》,以上这些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编写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课程组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扩充性学习资料,主要有:经济学名著原著、国内名家教材;案例集、习题集;核心期刊;筛选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慕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优秀课件资料,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征,推荐经管之家论坛(原人大经济论坛)。从使用情况看,相关教材和文献、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较好,经典文献与期刊的利用还有待增强。

3、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为进行网络教学提供了保障。校园网全面覆盖学生宿舍、教学楼、教师办公楼以及教职工宿舍,为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视野,搜寻资料提供了便利,为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教学工具方面,蓝墨云班课给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互动平台,除了线下授课,师生还可以参与到线上测试、讨论、问卷等各种形式的互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疫情期间,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了腾讯会议、QQ课堂、钉钉直播课等工具进行线上授课,快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线上授课模式,全方位和学生沟通,课堂氛围活跃,授课质量有保证。针对重难点,任课教师会单独录制知识点讲解视频并上传,供学生课后再次复习。

同时,《微观经济学》课程组已完成相关教学课件、课程学习指南、教学大纲等上网的建设,并正逐步完善案例教学,日益完善和丰富网络资源。

(四)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两性一度”的实现

“两性一度”标准,分别对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

(1)变革教学内容,体现课程高阶性

第一,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内容繁杂抽象,具有高阶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明确课程定位,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和课程衔接。《微观经济学》旨在传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后续多门经管类课程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知识,具有关于经济现象分析、评价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包括《会计》、《金融学》等。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课程定位清晰,所学内容为后续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衔接得到优化,交叉重复情况明显降低。

第二,课程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重新梳理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内容,整理知识体系中的主要知识点,重新梳理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共分为 6章知识点。第1章为绪论,其余5章内容分别为:价格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

根据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知识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整体灌输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按难易度的高低进行划分,难度比较低的知识点放入预习视频,由学生先自行学习,在保证课程的逻辑框架完整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简单内容采用提问巩固的形式,重点讲解和分析难度大的知识点,这样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适度加深课堂内容的难度,并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堂学习的专注度。

(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创新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相长。将教师定位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而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共同建构知识,模糊老师与学生的界限,实现教学相长。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探究能力和批判意识。每次课确定一个议题,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学生的基本知识学习和资料收集在课外,课堂上主要是思想的交流和知识重构。

第二,团队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本课程采用以冯煜老师、王世玲老师、苏婷婷老师为主讲、2位教师辅助的团队教学形式,分工协作。团队成员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主,积极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在《微观经济学》金课建设中,重点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拟按知识点进行录制,每个知识点时长控制在15 分钟以内。课程脚本力求精炼简洁、重点突出,辅以案例和图表。《微观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为:要求学生课外先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并完成蓝墨云班课的在线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测试准确率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评,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后学生还可通过蓝墨云班课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并通过课后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同时运用微信、QQ等互动媒体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让教师由传统的教授转变为引导、传授、研究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打造翻转课堂,实现以老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3)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挑战度

第一,强化过程考核,考核标准精细化。《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权重各占50%。其中,形成性考核由学生出勤率(10%)、课堂表现(20%)、记录学习笔记(30%)和作业(40%)4部分组成。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案例分析、讨论)及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陈述观点、归纳、分析能力等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学习态度。本课程作业为每8学时布置一次,便于及时掌握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强化课程学习效果。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考试范围以课堂或在线讲授的知识为基础,考试题型中包括考核基础概念的名词解释、简答题,也包括考核学生解决经济问题能力的计算题、作图分析题。通过考试,倒逼学生回归基础,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同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2.课程思政举措

在达到课程专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十九大报告中相关经济内容的解读,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讲述、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中西方经济社会的比较,客观看待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差异,认识到我国目前在经济建设中已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达到课程德育的目标。

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想政治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政府对追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承受能力的增强,以此增强学生的的国家自豪感。同时让学生也能够客观认识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靠国家总体经济稳中向好,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设计上,课程组坚持革新课程教学目标,使该课程能够实现“塑造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的教学目标;创新课程建设,形成一套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文件及参考资料,组建一支有课程思政设计和执行能力的课程教学团队,更新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制定一套完善的思政育人评价标准;发挥经管类学科基础课的阵地作用,将思政教育切实落实到课堂中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具体融合举措如下:

(1)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的成就,结合本章节理论知识,分析市场机制的作用及运行规律,并通过讨论分析我国政府经济举措,让学生充分理解各项经济举措的理论依据。同时增强学生对我国经济领域改革发展的自信,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2)消费者选择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对炫耀性消费、冲动性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剖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利用边际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决策,比如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3)企业的生产与成本

在讲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时候,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讲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时,融入职业选择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

思政内容结合微观经济政策内容,讲解市场结构和厂商定价策略时,融入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探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相关政策。

(五)预期成果、成果实践使用推广计划及预期效果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组教师坚持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传授经济学的立场和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型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在授课内容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积极反映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通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多数学生可以初步运用所学原理加以分析和解剖。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分析方法上的锻炼,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签础,有力地支援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的教学也培养和强化了一些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励了学生在理论经济学方面继续深造的积极性。

我们的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专家的肯定。本课程经校外专家多次课堂听讲,我们也多次了解到讲授后续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师的评价,总体反映良好。例如兰州理工大学教授认为:“《微观经济学》课程能利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特别是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使学生不由自主参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教学设计较好;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

(六)课程结合OBE理念的实施情况

1、强调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

以OBE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学习成果。以此为结果导向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合理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制定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学习, 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模型以及经济学分析方法。根据课程内容, 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具体目标。以上课程目标定义了学习产出, 并为后续学习产出实现、评价和使用提供了指针。确定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的目标能力。

2、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式

专业应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在此培养模式下,着重培养适应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特点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穿插式、讨论式等方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课题组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案例常规化,主要从经济学教育本土化的高度认识案例教学本土化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发本案例资源并精心组织本土化案例教学等。开展讨论式课堂教学和采用师生互换角色方式进行授课,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3、以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构建

以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定向需求为主的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培养与用人的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学生就业需求。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设置上满足用人企业人才技能需求,从而保证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课程考核上拟采用多元考核方式。对应于每部分教学内容, 明确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方式。学习成果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效果评价应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合适的方式予以评估。OBE 理念注重能力导向的多元评价,经济学课程考核OBE 改革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将平时作业、课堂笔记、考勤、课堂表现等和期末终结性考试得分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三、课程建设规划

(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建立完善的教学辅助体系、创新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基本条件,以规范、科学的制度化管理为基本保障,力求尽快将“微观经济学”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要做到:建立完善的教辅体系,推广如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争取涌现一批卓有成效的教研教改成果;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课程质量控制和监督评价体系;探索适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同时以课程建设带动学科建设,争取尽快使微观经济学成为校级重点学科。

(二)本课程的建设步骤、措施

(1)跟踪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辅助教学体系,增加多媒体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扩大和完善网络教学。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首先,多渠道、多形式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如选送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研讨班、讲座,到其他高校进行短期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新老教师互帮互学,老教师向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制度条件,创造完备的教学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使教学与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约束教师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控制和监督评价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激励机制;健全教研室活动规范,确保相关教研活动富有成果地开展。

(4)以课程负责人为首要责任者,充分调动师资力量,合理分解课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由课程负责人统一调度;同时要明确责任关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5)进一步完善教学基础条件,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积极筹集资金,加强经费的投入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提高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6)实行开放的教学模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联系。建立类型多样的教学实习基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密切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进展情况,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掌握理论发展的前沿。

(三)2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目前,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案、PPT教学课件、课程学习指南和参考文献等已准备齐全,下一步要做的相关工作有:

(1)将现有教学资源上传。

(2)对网上教学资源每年修订一次。

(3)在已建成的课程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结构、充实网上内容,并争取在2023年春季学期上网本课程的论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四)本课程Tronclass教学平台开发资源

1、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网址链接

https://www.mosoteach.cn/

(2)资源名称列表

①课件(PPT及音视频);②作业;③小结测试;④讨论;⑤互动学习;⑥课堂表现;⑦公告;⑧课程信息;⑨课程设置;⑩成绩。

2、课程考核设计及示例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2)成绩评定

本课程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核满分为100分,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占比50%;期末成绩考核满分为100分,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占比50%。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平时作业

课堂笔记

课堂表现

出勤

权 重(%)

40

30

20

10

说明: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案例分析、讨论)及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陈述观点、归纳、分析能力等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学习态度。

试题类型及权重

期末考核类型

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作图

分析题

权重(%)

20

15

30

15

20

四、政策措施

(一)所在教学单位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

1、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学院成立了“一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明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门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的统筹。完成教师课堂录像制作、网页制作、材料上传等技术工作,并确保网络平台的畅通。

2、对“一流课程”建设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促进课程持续建设

学院严格按照“一流课程”的有关规定,对“一流课程”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定期和随机性检查,从而督促课程不断建设,持续发展。并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和年终教学工作考核时严格按照年度建设任务进行核实,从多个环节对精品“一流课程”的质量进行把关。

3、加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具体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二是以老带新,注重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课程组建设的后备力量。

4、鼓励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学院通过教学研究立项扶持“一流课程”组的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有机的结合,使课程建设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

1、完善了“一流课程”建设的工作体系

学院成立“一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制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

2、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以老带新,注重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课程组建设的后备力量。

3、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的检查与评估,促进课程的滚动性建设

学院严格按照“一流课程”的有关规定,对课程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定期和随机性检查,从而督促课程进行滚动性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学习资源,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保证经费投入。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

2、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性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研修或培训,鼓励并资助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