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新闻

校庆新闻

网站首页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简介

发布日期:2022-09-24    作者:史瑞祥     来源:教务处    点击:

《统计学》课程建设与成果简介

一、概况

2022年7月,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获批校级一流专业。该专业目前建设情况如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提供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类课程,通过对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指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数据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数据特征度量的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的推断统计及统计模型分析,具备在日常经济生活和管理活动中能有效运用统计知识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统计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展示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分析的方法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分析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围绕我校的办学方针,以“传授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培养基本的统计数据分析能力”为课程目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二)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李雅静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学历

研究生

出生年月

198406

行政职务


 学位

硕士

研究方向和近3年

主讲的本科课程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近三年主讲的本科课程

(1)统计学,学科基础课,4学时/周;

(2)商务英语,学科基础课,4学时/周;

(3)广告学,专业课,4学时/周;

(4)企业战略管理,专业课,4学时/周;

(5)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指导,10周;

(6)ERP沙盘模拟实训,2周;

(7)统计软件实训,2周;

二、课程描述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的“统计学”教学始于2005年,至今已有近17年历史。在此期间,该课程的教学层次不断提升,教学规模逐年扩大,课程地位不断加强。与此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该课程在我校经管类及工程管理专业都有开设,授课规模已达到每年近千余名学生。

从课程地位上看,该课程开设初期,学时数少,基础地位不强,随着我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该课程已经成为我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历经17年的发展,该课程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教研教改成果,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亦不断得到改善。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选用优质、规划教材,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在授课中突出本课程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尽力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继续深造相联系、经典理论与当代问题相联系。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侧重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时介绍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提供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类课程,通过对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指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数据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数据特征度量的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的推断统计及统计模型分析,具备在日常经济生活和管理活动中能有效运用统计知识的技能。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统计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展示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分析的方法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分析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围绕我校的办学方针,以“传授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培养基本的统计数据分析能力”为课程目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1章 导论

主要了解统计学中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理解统计学的分类依据及其相应类型;掌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

第2章 数据的搜集

主要理解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掌握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的优缺点;掌握调查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运用;理解引起数据误差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4学时

第3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

主要了解数据预处理:数据审核,数据筛选,数据排序数据透视表;掌握不同类型的数据(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和所适用的处理方法;掌握图表的合理使用。4学时

第4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主要理解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态和峰态的概念;掌握集中趋势的度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用的测度值不同:分类数据用众数,顺序数据用中位数和分位数,数据型数据用平均数;掌握离散程度的度量:分类数据用异众比率,顺序数据用四分位差,数值型数据用方差和标准差;掌握偏态和峰态的度量。4学时

第5章 概率与概率度量

主要了解随机事件的几个基本概念: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掌握概率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会运用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知识分析问题;掌握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正态分布的定义及其图形特点。2学时

第6章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主要了解统计量的概念;掌握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t分布,f分布等;掌握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分布。4学时

第7章 参数估计

主要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估计量,估计值,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掌握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掌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独立样本和匹配样本),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和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区间估计。4学时

第8章 假设检验

主要了解假设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表达式,两类错误及其假设检验的基本流程;掌握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总体均值的检验,总体比例的检验和总体方差的检验;掌握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检验,两个总体比例之差检验和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4学时

第9章 分类数据分析

主要了解分类数据和卡方分布;理解拟合优度检验;掌握列联表分析,独立性检验;掌握列联表的相关测量:列联相关系数,v相关系数等。2学时

第10章 方差分析

主要了解方差分析及其相关术语:因素,因子,处理等概念;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图形描述,误差分解和误差分析等;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理解总平方和,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这三者的关系;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理解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区别。4学时

第11章 一元线性回归

主要理解变量间关系的度量;掌握散点图,相关系数等知识;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理解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等概念;掌握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能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学时

第12章 多元线性回归

主要了解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的几个概念:多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方程,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等概念;掌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掌握显著性检验:线性关系检验,回归系数检验和判断;理解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和判别及其处理方法。2学时

第13章 时间序列数据及其预测

主要了解时间序列,平稳序列,非平稳序列,趋势周期性等概念;掌握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掌握时间序列预测程序;掌握平稳序列的预测;掌握趋势序列的预测;掌握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4学时

第14章 指数

主要了解指数概念,指数分类和指数编制中的问题;掌握总指数编制的方法: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理解指数体系:总量指数体系分析和平均数变动因素分解;掌握几种典型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4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概率与概率度量、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几个部分。

课程难点主要有:图形分析,统计学思维的养成,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等。

解决办法:针对图形分析的困难,补充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渐进式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练习或者在云班课录制小视频进一步讲解相关图形分析;为帮助学生形成统计学思维,授课中强化统计学基本分析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敏感性;为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授课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同时还通过课程论文等形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目标及定位,结合《统计学》课程交叉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组提出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思想为:“理实一体”的教学手段,构建多种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力。

根据实践教学思想,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设计:首先,强化了师资的队伍组成,将具有专业背景的专业课教师作为实践课程的辅导教师;其次,设置了专门的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齐头并进,加强“理实一体”的设计理念;最后,设计了合理的考核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统计学课程设置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统计软件实训》,为时2周,共计50学时,是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该实践课程的设计思想: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软件SPSS掌握数据处理能力,结合实际问题将统计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计算统计结果,得出客观结论。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分析上机实践结果的工作作风、动手实践能力、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研究精神。

实践效果:经过实践练习,学时具有仔细分析上机实验结果的能力,能正确处理上机实验结果并得出一定客观结论;在分析上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统计语言进行科学表达,具有解决实际统计问题的上机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反映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得学习当中。

实践课程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统计软件对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并能够将软件应用非常熟悉。②能力目标:将熟练运用数据,以软件为工具帮助自己读懂数据所包含的含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可以知道用软件的哪些功能来分析数据。③素质目标: 掌握该课程的软件使用、数据处理及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处理;对于现实问题找出入手解决的合理方案并能够创新解决方法。

(三)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与建设

长期以来,课程组十分重视 《统计学》教材的选用和教辅材料的编写与更新。课程组采用教材为由贾俊平、何晓群等编著的《统计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现已更新至第8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材、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该教材理论知识逻辑严密,学习架构清晰,案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状,时刻体现课程思政内容。教材中无不妥内容,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正确。

在教辅材料方面,课程组选用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SPSS完全学习手册与实战精粹》等教材。同时,教学骨干结合各专业的学科设置,编写了《统计软件实训习题》,以上这些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编写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课程组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扩充性学习资料,主要有:案例集、习题集;核心期刊;筛选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优秀课件资料,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学习资料。从使用情况看,相关教材和文献、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较好,经典文献与期刊的利用还有待增强。

3、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为进行网络教学提供了保障。校园网全面覆盖学生宿舍、教学楼、教师办公楼以及教职工宿舍,为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视野,搜寻资料提供了便利,为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教学工具方面,蓝墨云班课给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互动平台,除了线下授课,师生还可以参与到线上测试、讨论、问卷等各种形式的互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疫情期间,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了腾讯会议、QQ课堂、钉钉直播课等工具进行线上授课,快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线上授课模式,全方位和学生沟通,课堂氛围活跃,授课质量有保证。针对重难点,任课教师会单独录制知识点讲解视频并上传,供学生课后再次复习。

同时,《统计学》课程组已完成相关教学课件、课程学习指南、教学大纲等上网的建设,并正逐步完善案例教学,日益完善和丰富网络资源。

(四)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两性一度”的实现

“两性一度”标准,分别对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

(1)改革教学内容,体现课程实用性

第一,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概念抽象复杂,计算难度大。传统的教学中,注重数学的推导、公式的讲解,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推理以及前后知识在数学上的联系缺乏讲解,使学生不能理解到所学知识的本质,仅仅会依葫芦画瓢地应用,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方法单一、创新不足。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明确课程定位,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和课程衔接。《统计学》旨在传授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后续多门经管类专业课程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知识,在统计软件实训课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于经济数据的搜集、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统计软件代替繁杂的计算过程,提高分析的准确度。《统计学》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后续课程包括《财务报表分析》、《ERP沙盘模拟》、《企业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等。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课程定位清晰,所学内容为后续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实践和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程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重新梳理了《统计学》的基本教学内容,整理知识体系中的主要知识点,重新梳理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共分为 5大模块:第1--4章知识点,以讲授描述统计的方法为主;第5--10章以讲授推断统计方法为主;第11-12章内容分别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都从属于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3章时间序列数据属于定量预测的方法;第14章指数,利用指数的编制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实践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相长。将教师定位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而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共同建构知识,模糊老师与学生的界限,实现教学相长。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探究能力和批判意识。每次课确定一个议题,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学生的基本知识学习和资料收集在课外,课堂上主要是思想的交流和知识重构。

第二,团队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本课程采用以李雅静老师、康瑞老师为主讲、3位教师辅助的团队教学形式,分工协作。团队成员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主,积极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知识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整体灌输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按逻辑顺序进行划分,保证知识的连贯性与逻辑性。难度比较低的知识点以预习形式,由学生先自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在云班课上加入学习视频,以理解和巩固相应的统计知识点,这样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堂学习的专注度。

(3)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挑战度

第一,注重过程考核,加强实践考核。《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权重各占50%。其中,形成性考核由学生出勤率(10%)、课堂表现(20%)、记录学习笔记(20%)、实践练习(30%)和作业(20%)5部分组成。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案例分析、讨论)及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陈述观点、归纳、分析能力等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学习态度。实践练习包括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本课程作业为每8学时布置一次,便于及时掌握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强化课程学习效果。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考试范围以课堂或在线讲授的知识为基础,考试题型中包括考核基础概念的选择题、判断题,也包括考核学生解决经济问题能力的填空提、计算题和分析题。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同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2.课程思政举措

统计学既是方法课,也是应用课。思政建设的侧重点应放在应用层面。将统 计方法的应用与中国实际问题相联系,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建设的成就讲授统计方法的应用是思政建设的核心主题。

第一,树立正确的统计价值观,将统计应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内容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正确 统计理念塑造,这就需要将思政建设的内容与课程内容和知识传授的理念相结合,其中的关键是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理念的提升,通过知识传授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树立正确的统计理念,将统计方法与实事求是的理念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内容涵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统计理念,就应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避免弄虚作假。 在数据分析中应科学合理地使用统计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 解释和结论陈述中,应保持客观公正、表里如一,避免为一己私利而违背科学和 实事求是的理念。

第三,牢记统计服务于社会的使命,将统计应用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结合

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应牢记统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管理、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使命。鼓励学生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分析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应用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应用于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

(六)教学成果、成果实践使用推广效果

1.教学成果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组教师坚持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传授经济学的立场和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型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在授课内容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积极反映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通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得出客观结论的能力。对于专业课当中应用的数据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指标和因素,多数学生可以初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调查发现:有97.08%的学生都对统计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满意以上的评价,说明教学团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及格率上升;并在实际使用中,学生反映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推理能力、数据核验能力、支持实践能力等能够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调研报告分析,完成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同时,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够利用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取得研究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到合理的结论。

我们的教学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本课程经校外专家多次课堂听讲,我们也多次了解到讲授后续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师的评价,总体反映良好。在我校组织的校级“精彩课堂大赛”上,主讲老师也获得优秀奖的成绩。

2.创新成果与运用

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我系学生参与不同的比赛,并且有多名生获得好成绩:“第12届娃哈哈全国大学生创新营销实践大赛一等奖”、“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赛甘肃省赛本科组三等奖”、“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甘肃省赛区优秀奖”、“第七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三等奖”等优秀奖项。

学生反映在比赛过程中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统计技能为比赛获得好成绩创造了基础。在比赛之前,教师积极组建各项比赛训练,将这些综合性比较强的大赛项目分解,实施项目式教学,将竞赛项目中所用到与统计数据收集、分析等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将所学的统计技能应用于训练。学生通过参加各项大赛不仅仅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调动教师教学激情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做到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了学赛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②课证融通

对接企业需求、了解用人要求,结合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学院教师获得“1+X”数据分析等级证书、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等证书。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推进数据分析师等职业证书培训基地建设。 实现“三对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需求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过程对接;专业课程考核与实践考核对接。